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一週時事短評(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


首先,我希望談談本週金管會的聲明。日前財政部研議開徵「期貨交易所得稅」,金管會對此表示反對。就我看來,開徵期貨交易所得稅是實現公平課稅所必須,金管會的反對有欠妥當。一般而言,對於期貨交易所課的稅可分成「交易稅」與「所得稅」,臺灣僅課前者而不課後者。交易稅是就交易總金額課稅,不論是賺是賠,買賣雙方均須按總金額一定比例繳稅。所得稅則是按照交易利潤課稅,若有損失可折抵稅額,若有獲利則需繳稅。之所以理應課徵期貨交易所得稅,是因為這可以部份避免財富不均的情形繼續惡化。假設一個人受雇於人、薪水僅夠供應生活所需,他不太可能有機會從事期貨交易;相較之下,一個人如果有雄厚財力,他就可能在薪資所得之外以期貨交易大量獲利。然而,前者的所有收入都需課稅,因為她只有薪資所得;後者的收入卻有一大部分不用課稅,因為她主要靠期貨獲利。這種稅制顯然不公平,助長了貧富差距擴大。金管會反對課徵期貨交易所得稅,提出的理由是這可以活絡臺灣證券交易市場。然而,美國、英國、法國均課徵期貨交易所得稅,也不見其證券市場衰落。與效果難以具體衡量的活絡市場考量相比,我認為公平課稅顯然遠為重要。因此,金管會此舉,實在有失妥當。
其次,讓我們談談六輕擴廠。六輕在雲林多年,製造環境汙染、工安事件頻傳,對於當地居民生活有重大損害。如同周蓮香教授的研究指出,該廠對於周邊的生態環境可能也有嚴重不良影響。對於六輕問題的討論,常常被界定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的取捨。就我看來,這種討論方式錯失了問題重點。我們必須要問:所謂的「經濟發展」,發展的是誰的經濟?六輕號稱帶來上萬就業機會,帶來的是當地人的就業機會嗎?只怕帶來的很多是非雲林人的就業機會。既然如此,只怕沒有理由要求雲林人為外地人承受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損失。再者,如同以往學者指出的,六輕發展造成了重大農漁業損失,這些損失必須被納入所謂經濟效益的衡量。六輕很可能為工業集團帶來了重大經濟利益,卻對當地農漁業有毀滅性的效果。既然如此,這其實不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的取捨,而是非當地居民經濟利益與當地居民經濟利益的取捨。就我看來,如何取捨很明顯,我們當然應該以當地居民的考量為優先。因此,六輕不斷擴廠的作為,不應該得到贊同。
最後,我希望簡單討論奈及利亞爆炸案與以色列反極端教義遊行。近年來打著伊斯蘭旗號的恐怖活動盛行,這其實造成了對於「伊斯蘭教」以及「宗教」的雙重不當刻板印象。有些人彷彿認為信仰宗教者行事比較極端,而其中極端者又以信仰伊斯蘭教者為甚。我想,以色列的反極端教義遊行,向我們說明了這種雙重刻板印象的不當之處。在此,遭到反對的、宣傳男女隔離的極端教義支持者,是猶太教的信仰者而非伊斯蘭教的信仰者。因此,傾向以極端保守角度解讀教義的原教旨主義者,其實普遍存在於非伊斯蘭教的眾多宗教之中。再者,反對極端教義支持者的以色列遊行者,其實很多也是猶太教徒。這向我們說明了,信仰宗教與否和行事極端與否實則毫無關聯。我們因而應該拋棄對於「伊斯蘭教」以及「宗教」的雙重不當刻板印象。然而,原教旨主義在國際上的盛行,確實是值得關注的現象;奈及利亞爆炸案與以色列出現的隔離主張都是原教旨主義的展現。原教旨主義的盛行,有其歷史與文化脈絡,在此無法詳談。我想,我們至少應牢記於心的,是原教旨主義絕對不能輕易地與任何宗教畫上等號。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一週時事摘要(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


政策、經濟、政黨活動議題
l   經建會公布十一月景氣燈號,表示景氣惡化。景氣燈號共有五個等級,分別為熱絡、熱絡轉向穩定、穩定、穩定轉向低迷、低迷。十一月燈號指出臺灣景氣進入低迷狀況。
l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爭議處理機構」將於下月二日起開始運作。根據金管會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授權下所訂細則,在消費者投保壽險、車險、投資型保單等而與金融機構發生爭議時,該爭議處理機構可強制相關金融機構賠償消費者最多一百萬元。
l   金管會發表聲明,主張降低期貨交易相關稅賦。日前財政部研議開徵「期貨交易所得稅」,金管會言明反對,並建議降低目前已徵收的「期貨交易稅」。

公共建設議題
l   花東鐵路中里隧道貫通工程完成。該隧道開挖工程為花東線鐵路改善以及電氣化工程,最困難的四座隧道工程之一。預計在2013年年底前,改善工程將能全面完成。
l   雙園大橋新橋工程完工。雙園大橋位於屏東縣新園鄉,於八八風災時損毀。然而,由於交通部不願意接受當地居民建議增設引道,眾多居民在完工典禮外表達抗議。

住居、土地、農漁業議題
l   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再次抗議政府佔地。族人在1990年就提出申請、要求將傳統的部落土地劃設為原住民保留地,卻因鄉公所弄丟文件而使土地被劃為觀光用地。族人前往東管處所佔領的石梯坪遊憩區抗議,卻遭警方驅離。
l   小林村最後一批永久屋落成。小林村於莫拉克風災時損毀,居民流離失所。日前位於杉林大愛村、五里埔社區的永久屋已修建完成,而經歷八百多天,位於「日光小林社區」的最後一百二十戶永久屋也終告落成。
l   屏東縣政府研擬設置小琉球漁業資源保育區。為保育當地珊瑚礁生態,屏東縣政府打算禁止在小琉球沿岸三海里內以刺網捕魚。為降低對漁業衝擊,縣政府預計收購漁民的刺網以協助轉業,但在該漁場捕魚的高雄市林園區漁民仍強烈反對劃設保育區。

環境與能源議題
l   東海大學師生再次發起「反臭氣大遊行」。臺中工業區鄰近東海校園,所排放廢氣味道強烈,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針對抗議活動,臺中市環保局表示已多次裁罰排放廢氣的世佑公司,但因臭氣未達法令停工標準而無法勒令停工。
l   環評委員會要求六輕擴廠前提出海豚保育計畫。根據臺大教授周蓮香的研究,六輕廢水排放區域原為中華白海豚洄游區,但近年已少有海豚出現。環評委員會因而表示在保育計畫提出前,不會通過第四期擴廠的環評。

勞動市場、人權維護、社會福利議題
l   勞委會提勞保條例修正草案,改變生育給付方式。原本勞保是按照生育次數給付,修正後條例則按照胎數給付。因此,若生雙胞胎或三胞胎,將可分別獲得兩個月及三個月的給付。
l   臺北市政府噴水驅逐遊民,引起批評。臺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十一月時,於氣溫僅有十多度的半夜在艋舺公園地面噴灑冷水,遊民因而被迫離開。針對批評,市政府表示僅是清潔公園、無意驅趕遊民。
l   身心障礙勞工陳情,要求提早退休。根據四年前通過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中央主管機關必須訂定讓身心障礙勞工提早退休的詳細辦法。但勞委會遲遲無所作為,勞工團體因而前往監察院陳情、希望能讓他們在五十歲退休。
l   行政院將成立性別平等處。根據日前簽訂的「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形式公約」,政府必須成立單位專責推動性別平權政策。婦女團體呼籲在性平處設立之餘,地方政府也應建立相關監督機制。

媒體、教育、文化議題
l   PEOPO公民新聞獎舉行第五屆頒獎。PEOPO公民新聞平臺由公視於2007年設立,提倡由公民基於自身關注自行編寫、攝錄新聞。在頒發第五屆優秀新聞獎時,該平臺已累積近七萬篇公民新聞。
l   新北市一名小五生被控性騷擾成案。該生遭控以手指戳女同學屁股,雖無目擊證人,該校性平會仍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判定該生性騷擾成立。家長對此結果不服,申請覆查。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高涌誠表示,若不分事情輕重一律都引性平法懲處學童,只怕有非常負面的教育效果。

國際時事議題
l   俄羅斯再次出現反普亭大遊行。現任總理普亭(Putin)掌控俄羅斯實質政治權力多年,對俄羅斯民主化多所阻礙。日前他表明再次參選總統,引起民眾強烈抗議,光是首都莫斯科的抗議人數就多達十二萬。
l   伊朗揚言若遭受更多經濟制裁,將封鎖荷姆茲海峽。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連接波斯灣(Persian Gulf)與阿拉伯海(Arabian Sea),是中東國家出口石油的海運要道。由於歐美各國正研擬禁運伊朗石油以遏制其核能發展,伊朗揚言將封鎖中東石油出口、衝擊國際油價作為反制。
l   奈及利亞發生連環爆炸案,造成四十餘人死亡。犯案者為奈及利亞(Nigeria)的伊斯蘭武裝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該組織主張以伊斯蘭法統治奈及利亞。
l   以色列出現反對猶太教極端教派大遊行。以色列貝息美什城(Beit Shemesh)的原教旨主義者以極度保守方式詮釋猶太教義,主張隔離男性與女性、要求女性穿著極端保守服裝。在一名學童因為著裙而被罵為「妓女」後,貝息美什城出現了反極端教派大遊行。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一週時事摘要(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

政府政策與總統選舉
為降低國際政經局勢對國內經濟狀況的衝擊,行政院召開了景氣因應小組會議,總統府則召開了財經對策小組會議。會議中提出了幾項方案,包含以1.53%的年息提供失業勞工每人十萬元的勞保紓困貸款、邀請中國一汽與香港利豐集團等十餘個企業來臺採購、增加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八十億元等等。其中,在信用保證基金的金額提高後,就有更多擔保品不足的中小企業可以取得銀行放款,此方案因而預計可增加一千四百億元對中小企業的放款額。
鑒於總統大選即將到來,本週多家媒體聯合舉行了第三次的候選人電視辯論,以公民團體提問的方式進行。針對目前瑕疵眾多的集會遊行法,候選人們均贊同以報備制取代申請許可制的修法方向,蔡英文則另外提議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監督人權事件。針對住居議題,候選人們均贊成不動產交易實價課稅、設立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其中蔡英文明確承諾當選一年內實價課稅,但她同時主張「大規模公辦都市更新以取得社會住宅用地」。鑒於近期都市更新過程時常損害既有住戶的權益,如此主張似乎應審慎看待。
教育與文化時事
由於高中免試入學即將實施,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只會再舉辦最後兩次。為了使最後兩次基測成為更合理的評量方式,基北區高中職聯合申請入學委員會最近研議不再以分數作為申請入學的門檻,而改採百分等級。同時,教育部也針對高中免試入學提出了新政策。為了確保十二年國教的教育品質,明年九月起,國英數三科成績未達評量標準的學生必須參加補救教學。評量標準將於明年四月公布,實際教學則由各校聘請參與過研習的退休教師、大專生等負責。
在文化時事方面,本週高雄市勞工博物館以「跨國候鳥在台灣—勞動力特展」為主題,舉辦了介紹外籍移工生活的展覽。展覽內容包含移工史料、紀錄片、描繪勞工抗爭實況的多媒體藝術等等,對於再現外籍移工這個重要群體有重大意義。此外,霧峰林家花園五桂樓在九二一地震時損毀,於本週修建完成。五桂樓是林獻堂等人發起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的根據地,也是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中櫟社詩人的定期聚會地點,因而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
土地抗爭、環境保育、人權運動
本週有眾多原住民再次表達了國家暴力對他們的侵害。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的原住民早在1990年就提出申請、要求將傳統的部落土地劃設為原住民保留地,卻因鄉公所弄丟文件而使部落土地被劃為觀光用地。他們再次對此進行抗議,鄉公所則僅表示會將此事呈報原民會與國有財產局。此外,臺東縣嘉蘭村民先前因為莫拉克風災與海棠風災被安置在永久屋,最近卻因為政府修建堤坊工程,造成永久屋聚落附近大量土石崩落。居民與相關機關協商未獲得合理回應,決定集體提起國家賠償訴訟。同樣在臺東,都蘭灣附近居民再次抗議杉原灣段海岸的開發案。環保團體指出杉原灣珊瑚死亡率已因附近開發案提高六倍,原住民則反對政府任意出售屬於原住民的傳統土地。由於縣政府無正面回應,居民已前往監察院陳情。
與此同時,非原住民團體也頻頻為自身權利發聲。在臺藏人對臺灣移民政策表達了強烈不滿──根據現行規定,即便藏人為臺人配偶也無法取得永久居留權,每兩個月至半年就必須離境。上週同志團體遭到社區壓力要求搬離後,本週臺中舉辦了同志大遊行、反對歧視同志。針對頻傳的冤獄事件,民間組成了冤獄平反協會,首先針對鄭性澤被控於2002年殺害警員一案展開調查。乳癌病友協會則表示,由於健保不給付許多廣泛使用的乳癌藥物,患者每個月必須負擔高達九萬元的醫藥費,許多人被迫放棄治療。對此,健保局表示需等廠商提出藥效證明後,才能納入給付藥種。
國外抗爭、自然災害、巨頭殞落
兩位重要外國政治領袖日前逝世。殘暴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辭世,由其子金正恩繼承獨裁政權。捷克共產黨垮臺後首任總統哈維爾(Havel)則因呼吸道疾病去世,其任內致力於民主改革。在東南亞,菲律賓因颱風遭受嚴重水患,死亡人數已高達九百多人。在東亞,繼先前的烏坎村後,中國廣東海門村民發起抗議、反對官方興建電廠破壞漁獲。三萬多人前往深汕高速公路靜坐抗議,遭到上千警力鎮壓。在非洲,南北蘇丹(Sudan)的爭執再次浮現。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消息指出北蘇丹政府因不滿南蘇丹獨立,縱容游擊隊於北蘇丹首都喀土木(Khartoum)綁架南蘇丹人。在本週滿天風雨的國際時事之中,唯一令人感到振奮的,或許是物理學的新進展。瑞士、法國邊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rdon Collider, LHC)研究團隊宣布發現全新粒子「Chi_b (3P)」,預計對於搜尋理論預測的重要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有重大助益。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一週時事摘要(十二月九日至十五日)


本週最重要的國內時事,莫過於立法院休會前通過的眾多新法案。首先,立法院通過十八年來由婦女團體推動的「家事事件法」。今後各式各樣的家庭內部紛爭可以由一名法官統一審理,民眾不需再因案件的細部區分而提起眾多訴訟。其次,新法「住宅法」也獲得通過,為政府營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提供法源依據。最後,立法院通過修正後的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根據這些修正後的「地政三法」,今後不動產交易完成後,仲介業者必須向政府申報實際交易價格。然而,雖然公開實價的修法方向獲得普遍肯定,但目前法案僅允許政府公佈交易標的不動產的所在區段。由於一區段可能包含五十至一百個門牌號碼,眾人對於這種資訊的參考價值仍有疑慮。
除了上述法案外,新修正的土地徵收條例則引起強烈批評。國民黨立委以多數優勢,通過行政院版本的土地徵收條例、排除民間版本草案。根據新修法案,只要特定土地是「國防、交通、公用事業、水利事業、公共衛生及環境保護事業所必須或經行政院核定之重大建設所需」,政府就可以任意徵收。原土地所有者僅能在公聽會提供意見供政府參考,無法參與任何有效監督機制。為數眾多的法學者、地政學者都認為,如此立法嚴重侵害人民的基本權利。諷刺的是,政府致力於放寬土地徵收限制的同時,既有園區的閒置問題又再度浮現。高雄小港機場旁將近五十公頃的航空貨運園區閒置近十年後,最大地主臺糖公司近日宣佈出租園區約一半土地供農民栽種西瓜。既然如此,我們為何需要繼續徵收土地開發園區,實在令人費解。
總統競選進行的如火如荼之餘,民間團體針對各組候選人的政見提出了觀點。兩岸協議監督聯盟、臺灣促進和平基金會等團體認為馬英九雖有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策,但與中國協商的規劃中並未納入有效的民主監督程序。另一方面,蔡英文、宋楚瑜的兩岸政策則缺乏實質內容。此外,鑑於以公民提問方式進行的第三次電視辯論即將舉行,臺權會、民間司改會等團體提出了改善身心障礙者生活環境等七大社會福利議題,希望獲得候選人回應。最後,三位候選人就文化政策與藝文界人士舉行了會談,但與會人士普遍認為候選人們照本宣科、想法乏善可陳。
本週也有眾多弱勢團體表達了自身遭遇的困境。移工聯盟日前舉行了大遊行,表達對於外籍勞工惡劣工作環境的不滿,希望移工可以依法獲得適當放假的權利。大武漁港的漁民則表示,大武漁港在政府宣佈淤泥清運完成後立刻再次堵塞,政府似未盡協助漁民生計的責任。另外,九如檸檬合作社的農民收到國稅局兩千五百萬的逃漏稅通知,原因是賣剩檸檬榨成的檸檬汁是加工品,無法免稅。屏東縣政府認為這破壞了行之有年的農產銷售制度,會協助農民上訴。離島地區並再次傳出航空公司拒絕提供聽障者網路購票服務,民航局獲知此事多年皆未有效處理。最後,臺中市的同志團體租下一間店面,卻遭社區居民施壓搬離,臺中市政府表示不願介入。種種跡象顯示,社會福利與人權維護理應獲得主要政黨更多的關注。
國際時事方面,最後一批駐伊拉克美軍開始撤離,這意謂美國對伊九年軍事行動的終結。北美的另外一個主要國家──加拿大,則在本週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協議。由於聯合國氣候會議才剛結束,各國代表好不容易才達成關於京都議定書下一步計畫的共識,加拿大此舉引起了國內外眾多批評。在東亞,中國廣東烏坎村的事態持續惡化。村民抗議大片土地遭官員盜賣,中國官方則動用上千名武警鎮壓。目前人口達兩萬的烏坎村完全脫離政府掌控,政府進行全面封鎖,全村面臨斷水斷糧的危機。在中東,敘利亞政府則舉行了全國地方選舉,但無法止息反對派對政府大量屠殺國民的怒火。在選舉進行同時,政府仍然繼續以重火炮轟擊反對派所在的荷姆斯城(Homs)。這場死傷慘重的殘暴鎮壓,仍然是國際共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