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索馬利亞歷史與現狀簡述

人稱「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共和國以索馬利族為主要族群,人口絕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歷史上少見中央集權的政權,以六大氏族間的相互協調進行政治決策。歐洲列強殖民非洲時期,北部由英國殖民,南部則由義大利殖民。殖民者一面給予順從氏族種種優惠、一面壓制反抗氏族,最後造成氏族地位的差異,加劇了氏族間的衝突。

西元一九六零年,在大索馬利亞民族主義的驅動下,南北殖民地獨立為單一國家。一九七零年席亞德‧巴瑞取得政權,展開長達二十年的獨裁統治。雖然巴瑞總統檯面上正式禁止氏族運作,但他本人的政策仍與所屬氏族的利益緊密連結,氏族間鬥爭依然暗潮洶湧。一九九一年,敵對氏族推翻巴瑞,索馬利亞陷入長達十年的內戰;原屬英國殖民地的西北部索馬利蘭地區亦宣佈脫離索馬利亞,獨立為索馬利蘭共和國。索馬利蘭共和國未曾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但經過多年發展,其政治情勢已遠較索馬利亞其他地區穩定。索馬利蘭共和國至今依然拒絕回歸索馬利亞,認為統一的大索馬利亞早已成為不切實際的理想。

西元兩千年,索馬利亞各氏族長老舉行聯合會議,成立過渡政府;但過渡政府並未得到全部勢力的支持,與敵對勢力的內戰仍然持續。二零零四年,過渡國會在肯亞成立,並於二零零六年首度在索馬利亞境內集會。伊斯蘭法庭聯盟亦於二零零六年成立,由部分商業社群所支持,以在索馬利亞實施伊斯蘭法從而恢復國家秩序為宗旨。該聯盟擁有武裝力量,又與過渡政府多所扞格,遂成為過渡政府的主要敵手之一。
衣索比亞在這樣的情況下派軍進入索馬利亞支持過渡政府,重創卻未能徹底殲滅伊斯蘭法庭聯盟。戰後伊斯蘭法庭聯盟重新發展,其手下青年黨更成為最剽悍的民兵組織之一。不久後該聯盟對臨時政府展開大規模反攻,至二零零八年,絕大多數中南部土地已由其掌控。直到二零零九年伊索比亞從索馬利亞撤軍,臨時政府依然未能有效統治大部分的國土;即便是重要城市如首都摩加迪蘇,也常常淪為政府軍與青年黨的戰場。

和平基金會與外交政策雜誌共同發布的「二零零九年失敗國家指數」中,索馬利亞高居第一。國家地理雜誌人員在索馬利亞訪問時發生的故事,或許是這項排名最直接的證據──當雜誌人員要求當地民眾回憶最美好的生活情形時,一位民眾如此回答:「我不記得有這種時候。」

※術語及專有名詞英文來源
非洲之角 Horn of Africa
索馬利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Somalia
索馬利族 Somali
氏族 clan
席亞德‧巴瑞 Siad Barre
索馬利蘭共和國 Republic of Somaliland
肯亞 Kenya
伊斯蘭法庭聯盟 the Union of Islamic Courts
衣索比亞 Ethiopia
青年黨 al-Shabab
摩加迪蘇 Mogadishu
和平基金會 Fund for Peace
外交政策雜誌 Foreign Policy

※參考資料
從地圖看世界紛爭
國家地理雜誌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英文版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